以膜組件取代傳統生物處理技術末端二沉池,在生物反應器中保持高活性污泥濃度,提高生物處理有機負荷,從而減少污水處理設施占地面積,并通過保持低污泥負荷減少剩余污泥量。主要利用沉浸于好氧生物池內之膜分離設備截留槽內的活性污泥與大分子有機物。膜生物反應器系統內活性污泥(MLSS)濃度可提升至8000~10,000mg/L,甚至更高;污泥齡(SRT)可延長至30天以上。膜生物反應器因其有效的截留作用,可保留世代周期較長的微生物,可實現對污水深度凈化,同時硝化菌在系統內能充分繁殖,其硝化效果明顯,對深度除磷脫氮提供可能。
工藝說明:
MBR是膜分離技術與生物處理法的結合,其起源是用膜分離技術取代活性污泥法中的二沉池,進行固液分離。這種工藝不僅有效地達到了泥水分離的目的,而且具有污水三級處理傳統工藝不可比ni的優點:
1、地進行固液分離,其分離效果遠好于傳統的沉淀池,出水水質良好,出水懸浮物和濁度接近于零,可直接回用,實現了污水資源化。
2、膜的截留作用,使微生物完全截留在生物反應器內,實現反應器水力停留時間(HRT)和污泥齡(SRT)的完全分離,運行控制靈活穩定。
3、由于MBR將傳統污水處理的曝氣池與二沉池合二為一,并取代了三級處理的全部工藝設施,因此可大幅減少占地面積,節省土建投資。
4、利于硝化xijun的截留和繁殖,系統硝化。通過運行方式的改變亦可有脫氨和除磷功能。
5、由于泥齡可以非常長,從而大大提高難降解有機物的降解效率。
6、反應器在高容積負荷、低污泥負荷、長泥齡下運行,剩余污泥產量極低,由于泥齡可無限長,理論上可實現零污泥排放。
7、系統實現PLC控制,操作管理方便。
土地處理系統污水凈化的原理
土地處理系統對污水凈化的原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毛細管、虹吸等物理化學吸附過程。通過土壤的毛細管及表面張力原理,將水與污染物質的膠體部分、溶解部分分離開來,土壤顆粒間的空隙能截留、濾除污水中的懸浮物及膠體物質,起到滲透作用;土壤顆粒則吸附溶解性污染物存留與土壤中。
(2)微生物代謝和有機物的分解過程。土壤或土壤處理系統填料中附生的微生物能對污水中的懸浮固體、膠性體、溶解性污染物進行生物降解,并利用污水中有機物作為營養物質,進行新陳代謝。
(3)植物的凈化吸收過程。土地滲濾處理單元表面的草坪、花卉或樹叢等植物,其根系生長入系統或填料內部后,因植物生長的需要而對污水中的氮、磷進行吸收作用,可達到降低污水中養分濃度的目的。
水解酸化法:
水解和酸化是厭氧硝化過程中的兩個階段,但不同的工藝水解酸化的處理目的不同。水解酸化-好氧生物處理工藝中的水解目的主要是將原有污水中的非溶解性有機物轉變為溶解性有機物,特別是工業污水,主要將其中難生物降解的有機物轉變為易生物降解的有機物,提高污水的可生化性,以利于后續的好氧處理??紤]到后續好氧處理的能耗問題,水解主要用于低濃度難降解污水的預處理?;旌蠀捬跸趸に囍械乃馑峄哪康氖菫榱嘶旌蠀捬跸趸^程中甲wan發酵提供底物。而兩相厭氧硝化工藝中的產酸相是將混合厭氧硝化中的產酸相和產甲wan相分開,以創造各自的舒適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