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R膜分離操作的優化方法
1、低水通量過濾
系統正式運行前,應先通過試驗確定本系統zui佳的錯留速度,以及此條件下的臨界通量值。在臨界通量下運行,不僅可以降低濾餅層阻力,且可通過反洗去除可逆污染。一旦超過臨界通量,跨膜壓差增加迅速且不穩定,此時再降低通量,形成的污染是部分不可逆的。
2、合理的曝氣
在MBR中,曝氣的目的除了為微生物供氧以外,還使上升的氣泡及其產生的擾動水流清洗膜表面和阻止泥餅聚集,以保持膜通量穩定。但曝氣過大時,會導致膜表面沉積的顆粒粒徑減小,使濾餅的結構更加致密,從而使膜過濾阻力增加。相反的曝氣量過小,擾動削弱,污染也會加重,因此,要選擇合適的曝氣量。
曝氣可以降低膜的可恢復和不可恢復阻力。有關研究表明,曝氣能增加處理出水的流量,且在出水量較小時效果明顯,在出水量較大時效果不明顯。
由于曝氣可以增強液體流動在膜表面形成的剪切作用,能使出水通量在一定范圍內增大。
3、間歇操作
采用間歇抽吸操作模式指在通過定期的停止膜過濾,以使沉積在膜表面上的污泥在曝氣所造成的剪切力作用下從表膜表面脫落下來,使膜的過濾性能得以恢復。一般抽吸時間越長,懸浮固體在膜表面的積累程度越大;停歇時間越長,膜表面沉積污泥脫落越快,膜過濾性能恢復也就越多。間歇抽吸主要由抽吸加上反沖洗和抽吸加上曝氣兩種方式。采用的抽停時間也因膜材料、膜組件型式及運行條件等各種因素的不同而有所差異。
斜板(管)沉淀池
斜板(管)沉淀池是根據“淺層沉淀”原理,在沉淀池中加設斜板或蜂窩斜管,以提高沉淀效率的一種沉淀池。按水流與污泥的相對運動方向劃分,斜板(管)沉淀池有異向流、同向流和側向流三種形式,污水處理中主要采用升流式異向流斜板(管)沉淀池。
斜板(管)沉淀池具有沉淀、停留時間短、占地少等優點,常應用于城市污水的初沉池和小琉璃工業污水的隔油等預處理過程,其處理效果穩定,維護工作量也不大。很少應用于污水處理的二沉池工藝中,因為經過生物處理的混合液中固體含量較大,使用斜板(管)沉淀池處理時耐沖擊負荷能力較差,效果不穩定;而且由于混合液溶解氧含量大,斜板(管)上容易滋生藻類形成生物膜,運行一段時間后可能堵塞斜板(管)的過水面積,清理起來非常困難。
斜板(管)沉淀池的表面負荷比普通沉淀池大約高一倍,因此在需要挖掘原有沉淀池潛力或需要壓縮沉淀池占地時,可以采用斜板(管)沉淀池。
活性污泥解體的原因和對策
處理水水質渾濁、污泥絮凝體微細化、處理效果變壞等是污泥解體的現象。導致這種異?,F象的原因可能是運行中的問題,也可能由于污水中混入了有毒物質。
運行不當,如曝氣過量,會使活性污泥的生長平衡遭到破壞,使微生物量減少而失去活性,吸附能力降低,絮凝體一部分變致密,另一部分則成為不易沉淀的羽狀污泥,處理水水質渾濁,SVI值降低。如果是運行方面的問題,應對污水量,回流污泥量和排泥狀態以及SV、MLSS、DO等多項指標進行檢查,加以調整。
當污水中存在有毒物質時,微生物會受到抑制或傷害,降解功能下降或完全停止,從而使污泥失去活性而解體。當確定是進水有有毒物質混入時,可采取減少進水量或增大系統的污泥濃度等措施。